第121章 陛下恩赐
裴秋生从姜家回去以后, 这半个月来时不时便关注着百宝阁那边的风声。
听闻许多人因为百宝阁收留贫民和乞丐干活从而不愿意去那儿买东西时,他是很意外的。
与姜月长期在生意场上见识部分攀比之心很重的贵女不同,裴秋生对于贫富有别的观念, 并没有那么重。
在他眼里向来觉得, 乞丐也是人,乞丐最初也是普通百姓, 没有人天生就是乞丐, 也没有人真心想做乞丐。
造成他们命运凄惨的, 有时候不是他们本身,而是这该死的官场和世道。
想起他刚穿越来时, 来的也是一个即将变成全家乞丐的姜家。而姜家人淳朴善良,勤劳踏实, 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应该生生被逼成乞丐, 饿死在大街上。
裴秋生想为姜月做些什么。
他说做就做, 当天晚上就去找了镇国公闻渊,可闻渊却拒绝了。
第二天, 裴秋生就去丞相府找了谢云昭。
谢云昭也是要参加来年的春闱,对于裴秋生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秋生,平时我喊你你都不大出来,今日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裴秋生如今的名字是闻北轩不错, 但他的字是秋生, 因此谢云昭这样喊他也没什么不对。
裴秋生与谢云昭在诗会上遇见的多,也时常坐在一起, 因此现在已经十分熟络了。
“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谢云昭便问,“那我倒要听听, 什么事劳得你闻世子亲自大驾光临?”
裴秋生便将心中的想法说了。
谢云昭听完便笑道,“秋生,我看你对这姜姑娘,可真是上心得很啊。”
谢云昭与长乐郡主温慕言已然定亲,因此多多少少也从她那里听了些裴秋生同姜家那姑娘姜月的事。
得知她就是之前无忧手工坊做出走马灯的主,又与裴秋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的关系,谢云昭对于裴秋生和姜月这一对儿,心里是既看好又支持的。
只是他也知道,以裴秋生这样的身份,想同姜姑娘这样的女子走在一起,怕是不容易,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一腔热血付东流。
但没到最后,谁又知道呢?
裴秋生听谢云昭打趣他,嘴里一本正经说着“别闹”,脸上却不由自主的红了,“就说你可能答应?”
谢云昭道,“举手之劳,话我一定说到位,至于能不能办成,我倒是不敢保证。”
裴秋生拱手感谢,“能说,便是极好的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天,裴秋生也关心顺便打趣了下谢云昭同温慕言的婚事,谢云昭面红耳臊地用来年春闱的备考岔开了话题。
次日,姜月一大早就去了清源茶楼,将两个话本子递给了封璟,麻烦他找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说一说。
清源茶楼如今是长安城最受欢迎的茶楼,也是达官贵人和世家小姐们最爱的喝茶去处。
姜月还提出作为交换条件,将给封璟送两盏独一无二的繁复灯笼。
封璟将其中一本话本子翻开来看了看,看到上面工整娟秀的字迹,又将话本子通读了一遍,问道,“这是姜姑娘你自己写的?”
姜月点了点头,“这不是铺子里生意差了嘛,我闲着没事干,就用心写了两个小故事。若是能传开来,想必是对我的生意有些裨益。”
封璟笑道,“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说是会成为经典流芳百世都不足为奇,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封璟刚看的那本,讲的是一对原本已经定亲、家境温饱的男女在家里突逢变故后,两人也因此走散杳无音信,在穷困潦倒中靠着对对方的思念和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信念顽强又遍尝苦难地活着,最后又再次重逢相互扶持共患磨难的故事。
原本是一个很平淡的故事,但因为叙述手法独特,一些生动的小故事穿插其中,从而让这篇故事变得鲜活。
姜氏当时看完话本子的时候,既伤心又感动,看了一遍就哭了。
姜月见封璟答应,便放心下来,“那就多谢封公子了。”
而后她又回到百宝阁继续忙活,只是在她回来还没多久,长乐郡主温慕言同其他几位姑娘便来了。
这半个月来,温慕言没来过百宝阁,不过其他几位或多或少都来过,因此今天还是这段时间头一回聚得这样齐的。
温慕言一上来便是满怀歉意,“姜姑娘,这半个多月来府里为着定亲的事将我拘在府里片刻不给出门,今日才给我放出来。别说是你了,连谢大公子我都没能见上一面。若是我知道百宝阁出了这样大的事情,说什么我也要溜出来给你镇场子。”
温慕言的消息倒不是从谢云昭那儿听来的,毕竟她还没跟他见上面,是今日出府准备来百宝阁逛一逛时,给她驾车的马夫告诉她的。
说是因为他在郡主府办事,家里的妻子都觉得去百宝阁买东西掉了身份,劝温慕言还是不去买的好。
温慕言一问才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
姜月是知道温慕言定亲前被府里关住的事情,只因她父亲见她成天里往府外跑,怕出什么岔子,便下了死令让她定亲前不得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