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在准备处理四大世家之前, 谢攸收集了很多这几家人的消息,从中寻找适合下手的人。
魏度曾经是备选。
对方在衙门里负责诉讼刑狱方面的事情,既做过“收人钱财, □□”的事情, 也做过为了家族构造假案的事情,手很不干净。
在他办过的案子中找一件涉及几家人的案子,拿出来翻案,同样也能达到目的。
最后因为没有一个和州别驾的弟弟,分量不够而落选。
但谢攸依旧敏锐地发现这人问题很大。
贪财,却没有什么大额的消费。
不沾酒色, 也不好赌, 注重锻炼, 不热爱交际。
每隔七天就会去寺庙住上一日。
虽说越是恶事做多了的人越是喜欢信仰神佛,但没有这样虔诚的,也没人会相信魏度会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给佛寺。
真是那样, 普仁寺也不会跑得只剩方丈和两三个跑不掉的小和尚。
谢攸纵然已经放弃从魏度入手,也还是有些在意此人私底下的勾当,在查出魏度从灾情出现后频繁买入八字特殊,年龄在八岁到十四岁之间的少年少女,却没有将这些人带回府中后, 他决定深入调查此事。
那天去普仁寺的时候,他也是先发现了瀑布后的山洞,从那里进入探查, 发现有人在山中炼丹,也闻到了那些血腥味。
只是那时里面看守的人很多, 他担心被关在里面的无辜之人遇害,也考虑到敌众我寡, 未曾打草惊蛇,回身离开。
为了遮掩自己的行程,他摘下一束梅花,又在溪水里抓了一条鱼。
方丈显然知道瀑布后面有问题,在他走时说了几句有些莫名其妙的劝告。
他以此为突破点,一边调查佛寺里的其他人,一边策反方丈,很快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和州天灾,率先活不下去的不是以种田为生的百姓,而是靠着百姓余粮吃饭的人。
大约是三月前的某一天,有三位道士敲响了普仁寺的门,问方丈能不能收留他们。
普仁寺虽小,却有一座后山,还有足以自给自足的田地,便收留了他们。
“等一下。”萧云发现了盲点,“盛国的道士比和尚的地位要高很多的吧?他们是怎么混到要和尚接济的?”
“正是因为地位高,所以道士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需要供奉道士的人家并不多,自然会将要求放得越来越高。据我所知,陆氏前不久供奉的那位道长,不仅精通道法,擅长术法,还对佛道,儒道有不浅的了解,甚至对律法也有涉猎。”
皇帝沉迷追求长生还不到二十年,道士行业就急速内卷到这种程度。
萧云咂舌。
她:“我看那里头的道士不止三个,是后来入伙的?”
“不是,有些原本是普仁寺的和尚。”
谢攸顺着刚才的进度继续往下讲。
三个道士虽然成功找到了收留自己的地方,不至于饿死,但他们也耐不住山中的寂寞,时常去州府晃荡,寻找机会。
还以“只给有缘人免费算命”为由,寻找目标。
魏度就是他们的目标。
这里要提一下魏度的成长经历。
这人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险些死掉的那种,后来被一位路过的道长救了性命。
根据从魏府仆人那里获得的信息来看。
说是道长并不合适,而应该说是一位精通道法的神医,因为对方是正常开了药方,给了一瓶药丸,讲道法只是为了让当时还年幼的魏度从糟糕的情绪中走出来。
无论是神医还是道长,那人都给魏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非常推崇道士。
但遗憾的是家里管得严,他也没有再找到跟当年救他的人一样厉害的人物。
三个道士之所以能拿下他,还是掏出了珍藏的,花大价钱从一个夜国人手里买的药(白梦教出品)。
魏度吃了药之后,腰不酸头不疼,人也不焦虑了,快活似神仙。
立刻把他们仨奉为大佬,给了不少钱。
药只有那么多,为了能够保住这个长期饭票,他们开始尝试复刻。
但他们要是有这本事,也不至于沦落到投奔佛寺。
找了许多大夫问,也只拼凑出残缺的丹方,为免药效不够引起魏度的怀疑,他们给魏度上了精神疗法。
要求一些古怪的材料,加入玄学的解释,让对方相信这样会取得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