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2)

第77章

御史大夫听得出来, 太子这是要对付苏丞相。

还要拉他入伙。

他似笑非笑地看了眼上官迟:“你年节的时候,连顿饭都不愿意来我府上吃,我还以为你知道太子府是龙潭虎xue, 不愿意连累我们。结果是自己上了贼船, 怕叫我们知道。”

谢氏跟上官迟的父亲重泉候私交很好,所以上官迟不仅是跟谢攸一起长大的,也是他们这些长辈看着长大的。

孩子啥样,他们心里都很清楚。

上官迟嘿嘿一笑:“太子殿下做事很有趣,脾气坏点儿,但是心肠不错, 跟着殿下做事挺有意思的。”

他紧接着又劝了句:“伯父!之前柳大人的事情, 苏丞相他可是狠狠地打了您的脸, 现在有机会翻案,您应该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吧?”

御史大夫笑了声:“你揣测人心的本事见长。”

他最近确实对苏丞相有些看不惯。

准确地说,他一直看不上苏丞相。

在苏丞相之前, 盛国的丞相大多都出自谢氏或是陆氏,即使是落到别人手中,也都是世人公认的大才。

到他们这一辈,先帝给今上定的丞相原本是陆流的父亲。

结果陆流他爹这丞相没当几年,就被皇帝用“没有立下大功, 有违先帝期望”这种离谱的理由给撤了。

就为了给当时依靠揣摩上心,阿谀奉承而一路青云的苏丞相让位。

气得那老家伙直接辞官回乡,他也走上了装聋作哑的道路。

考虑到不能同时得罪陆氏和谢氏, 苏丞相这些对他还算尊敬,没拿他做过文章。

结果现在权势不如以往了, 反倒敢把科举舞弊这种要被天下人唾骂的名头安到他属下头上。

科举可是他主理,安排人去干的。

就算罚的是别人, 不明真相的百姓还不是要觉得他才是罪魁祸首?

谢氏世代清流,断断受不了这样的污蔑。

所以,就算是被太子当了枪,这一次他也得出面。

御史大夫:“殿试的题目在镇纸>

上官迟挑眉:“看来您也早有准备啊。”

然后被尺子抽了一下,抱着头躲到边上去。

午前,萧云看到上官迟带回来的两张试卷,有些好奇地展开来看。

殿试说是考时政,但介于现在的皇帝是一个听不得别人说不好的昏君,出题时会避开当朝的一些政策,而是出一些沿用至今的国策,让考生讨论利弊,提出建议。

原本的题目是:“癸卯年春,上以秋鸿为相,行仁政……冬月初三,废醢、刳、剔等死刑,许以绢赎死。”

萧云:“苏丞相那老东西,该不会是想在‘赎死’这上面做生意吧?”

她想到和珅以及乾隆朝后期的贪污腐败。

和珅规范和推行了一个叫做“议罪银”的东西,这玩意儿可比赎死的规定更加恶臭,允许犯罪的官员花钱赎罪,只要把钱交上,就能降低惩罚甚至是免于问罪。

可以说是在鼓励官员贪污。

苏丞相真是嫌他们亡国亡的不够快。

上官迟:“丞相大人还是这么喜欢做一举多得的生意,我都没想到他还能顺手做这件事。”

萧云也嘲讽地说:“想来,他要是真办成了这件事,父皇该很高兴的。”

“所以要在他开口之前,先把他的嘴缝上。”

两人意见达成一致。

继续看御史大夫出的题目。

“癸丑年,秋鸿被复立为相,行仁政……冬月二十三,废脯、焚、剖心等死刑,再废醢、刳二刑,与众臣议赎死之罪。”

秋鸿是癸卯年第一次被任命为丞相,推行仁政废除死刑,又搞出来可以用绢赎死的规定。

结果接下两年内,就有多起性质恶劣的罪案,犯罪的团伙或犯人都把赎死的绢一交,免除死刑之后蹲大牢,在第三年天下大赦的时候风光出狱,准备再次犯罪。

惹得民愤滔天,朝廷动荡。

当时的皇帝不得不罢免秋鸿,废除他有关死刑的一系列措施,不过心里还是没有忘记对方,七年以后,再次任命对方为丞相,继续推行仁政。

这一次,秋鸿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虽然依旧废除了一些残忍的死刑执行方式,但对于“以绢赎死”有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找了其他的大臣一起商议哪些罪名可以赎死。

也规范和限定了用于赎死的绢的品种和流通范围,将它限定为士族专享的特权。

因此,这一次的推行十分顺利。

两道题目看起来差不多,但第一道题偏向于“赎死”的利,第二道题偏向于“赎死”的弊,和严格规范相关规定的必要性。

内核完全不同。

萧云感叹:“真不愧是谢大人啊。”

这水准,这记性,她手底下的人加一块都比不上。

放着这样的大才当摆设,任用听信苏丞相那种人,皇帝果然是大昏君。

感叹完,她将笔塞给上官迟:“你给改改,尽量使两个题目句式和大部分的字都相同。”

最新小说: 巫医谷之未婚夫重生成了摄政王 嫁给少年将军 太子她又在骗人打工 咦!犯罪系统还能这么用 假千金重生后,炮灰们人设崩了 请尊重妖怪的身份 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 我在乾隆后宫躺平了[清穿] 快穿之等本宫战完这个渣 带着乾坤壶,重返饥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