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2)

第104章

晏怜见谢攸不搭话, 换了一种更为无辜的语调:“许久不见,谢大公子还是一副恨不得将某扭送官府的模样。”

“在洗脱罪名和嫌疑上,晏公子比丞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下是没想过要将你送去官府的。”谢攸的目光在动过的餐具上扫过, 猜到刚才在此处之人的身份。

他微微一叹:“上官居然推荐了你。”

晏怜:“作为我们共同的好朋友, 上官兄向来很注意将我们分开对待,如果你选择入仕,他是不会向太子推荐我的。”

谢攸:“你对太子的感受如何?”

“很难想象,萧氏和国师能够养出这样有仁明之象的储君。”晏怜感慨着,“聪慧与善心兼具,又足够果断, 我以为世上有你一人便算多了, 没想到还有太子。”

谢攸:“那你觉得, 太子能够容忍你的做派?”

“什么做派?”

“不在乎牵连无辜,将人赶尽杀绝的做派。”

谢攸和晏怜其实没有直接矛盾。

谢攸看不惯这人,主要是对方很喜欢挑起事端, 动辄伤人性命,若是被人记恨就直接令对方失去报复自己的能力。

做事太过毒辣,还很喜欢挑衅世家。

近三年内,被晏怜设计挑拨陷害而导致败落的世家,高达五家。

正因如此, 晏怜才在翰州混不下去,要去别处求一份前程(或者说再次犯事的本钱)。

不然以此人的才学与聪慧,即使没有很好的出身, 也多的是人愿意吸纳他这样的人才。

晏怜:“某些方面,我与殿下不谋而合。譬如, 对于某些陈腐旧规,世家贵族所拥有的特权, 殿下也是很是讨厌。”

谢攸淡淡一笑,转身离开。

他本担心晏怜来京城入仕,会闹出什么大事来,结果是来投太子。

那便无碍。

希望日后的某人也能像今天一样自信和高兴。

晏怜看着他的背影,隐约觉得不对劲。

就算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谢攸也走得太干脆了些,至少也该来几句名为“劝告提醒”,实则“警告威胁”的话。

看着面前寡淡的饭菜,他的心也寡淡起来,放下筷子去找掌柜打包一份带回去。

掌柜:“殿下临走时听说您还带了其他人来京城,便吩咐我们多准备了一份膳食,此刻还在锅里热着,公子稍等,我这就让人去给您装好。”

晏怜微微睁大眼睛,有了不好的预感。

等外带的膳食拿出来时,他的预感就被证实了。

里面的东西,不是清汤寡水,就是味道不佳的补品。

他:“这,给我书童也带如此贵重的饭食,不合适吧?”

“殿下听说您带的书童还是少年,就说‘孩子正在长身体,也应该吃点好的’。”掌柜大赞太子的体贴和仁慈。

晏怜有些笑不出来。

他近乎可以遇见,如果自己以其他的理由要打包一份饭菜带回去,太子也预留的话来堵他。

离开酒楼去别处买,被太子知道的,该说他对太子的安排不满了。

“多谢。”

他挤出一个笑容,将食盒提着离开,去了不远处的客栈。

站在门口等他的少年身影挺拔如竹,生得更是俊俏非常,不像是书童,更像是哪家的小公子。

但事实上,他是晏怜应上官迟之邀,从翰州离开时捡到的。

他见到袁衍时,对方正在田间劳作。

腰上别着一卷书,每当累得不得不休息时,便会停下来擦干脸上和手上的汗水,将书拿出来翻看。

书是新书,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问之下,才得知对方竟然已是秀才,在县学中念书,手中的书是先生赠予的,在此耕作是为了生活自给。

十三岁的秀才,称得上一句神童了。

可惜家境比晏怜还不如。

晏怜虽然家里的人都死光了,但族人也死得差不多,留给他的家产足以让他这个药罐子衣食无忧地长大和接受教育。

袁衍小时候还好,读过几年私塾,后来父母双亡,家产被亲戚夺走不少,导致他生活清贫。

他天赋极佳,而翰州向来更推崇才华而非家世,日后在科举一途上必然坦荡。

只是那也至少三年后的事情,此刻还只能靠着自己种地来勉强度日。

晏怜想着自己还缺个书童照顾自己,就劝对方跟自己来京城见见世面。

没想到袁衍年纪轻轻,行事却十分靠谱。

多亏对方,晏怜才不至于一来京城就病倒。

“公子您回来了。”袁衍很有随从自觉地从对方手中接过食盒,听到对方说这是给他的之后,又表示感谢。

等回到房间后,他打开食盒一看,突然笑了:“公子今日定然是见了一位妙人。”

袁衍的这位主子很是懂得体贴,却也不会给他带这种除了营养健康外一无是处的食物。

久病之人的口腹之欲,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公子每当病得要死时就会谨遵医嘱,饮食清淡忌口,而等身体稍微好点儿,就会找各种借口吃重油重盐的美味佳肴,还会喝上几杯酒。

能让公子特意来京城见的人,自然是很好的借口。

结果连外带的膳食也如此清淡。

最新小说: 巫医谷之未婚夫重生成了摄政王 嫁给少年将军 太子她又在骗人打工 咦!犯罪系统还能这么用 假千金重生后,炮灰们人设崩了 请尊重妖怪的身份 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 我在乾隆后宫躺平了[清穿] 快穿之等本宫战完这个渣 带着乾坤壶,重返饥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