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绢布上有一行水浸不染的血字。
“鱼溺于水, 人困于陆。”
厨子不认字,但他杀了十年的鱼,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 再冷的心也不由一颤, 将绢布洗干净,赶紧送去给城主。
城主还没处理完公务,城主夫人接了绢布,打开一看,便笑起来:“我们家皎皎如今也会用典了,竟弄出了鱼腹中书的事情来逗爹娘开心。”
陆皎:“啊?”
见儿子一脸茫然, 城主夫人的笑容不变:“那是有人要故意逗你?只是这上面说的话太过荒谬, 鱼怎么可能溺水, 人又怎么被困在陆地上呢?”
陆皎的脸色忽然惨白。
“娘……这个鱼跳上岸的时候,确实像溺水一样,一抽一抽的, 又很快失去意识。”
被他这么一说,城主夫人的笑容微敛:“看来,是有人想借你的事情传递消息,只是不知是故意恐吓还是好意提醒。”
她猜是前者。
作为陆氏的嫡系,夫君带着她跟儿子偏安小城, 不知有多少有心人试探过,试图以他们为切入点对陆氏做些什么。
但匆忙赶来的城主看到绢布上的字,却觉得是后者。
城主:“朝中传来消息, 说国师预言湘州将迎来洪水。”
“不是说霸河今年的水位与往年相同吗?”城主夫人有些不敢相信,“会不会是国师又想整什么幺蛾子, 等我们慌张地去求他,他再假装使用神力消解灾难?”
“国师可跟那些号称能消灾解厄的江湖骗子不同。”城主否定了她的猜测, “国师的预言从不会中途取消,并且每一项都应验。”
“就算是要装神弄鬼,也不会选这种理由。天降大灾,天子是要下罪己诏的。”
他的神色极为凝重:“太子已经派了大批的使者过来,还有已经启程的治灾物资。玩笑或是恐吓,都不会是这种路数。”
他们一家与董城的百姓相处极好,城主夫人又知道丈夫是个爱民如子的性子,闻言也着急起来:“董城附近可是有两条河和十几个湖的,真要发洪水,岂不是全城都要被淹了?要不,我们去信主家,问问该如何应对?”
城主闻言,直接叹气:“就算是问了,也恐怕不会有什么答复。”
陆氏现在的族长,也就是被皇帝赶回老家的前丞相陆颂平生最恨两个人。
一个是现在的左相苏丞相,一个就是国师。
在没有明显征兆作为证据支撑前,族长是很难不带主观地去评估这两人的发言的。
况且陆氏几十代人都在湘州水利这方面砸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湘州从一个夏季必遭水患的地方,发展成如今的模样。
陆氏在湘州的地位受到尊崇,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越是年纪大的族人,对于湘州的沟渠堤坝就越是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即使是他,此刻也觉得若只是短期的洪水,董城完全能够抵御,难以真正地重视。
城主又是一叹:“再看看吧,倘若皎儿的鱼真是从镜明湖哪里得到的,地下的水势就真的不乐观了。”
对于城主府毫无反应的事情,上官迟并不意外。
他随即资助了一位想要讨好城主的本地人,提醒对方可以去跟城主府的厨子打听城主的爱好。
对方在与城主府厨子交谈时,从厨子口中得知了鱼腹锦书的事情,大为吃惊。
并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家人,然后四处搜罗治洪的典籍和策论,欲整理成册,送至城主府。
搜罗的动静不小,若有人问起,他就遮遮掩掩,不肯告诉对方真相。
越是遮掩,越是令人感到好奇,又有许多人去探听城主府的消息。
不过三日,这件事就被传得满城皆知。
倒是没引起太大的恐慌。
因为遍观湘州的历史,都没有一次是在冬季发洪水的。
这事在他们看来更像是恶作剧。
上官迟的目的正是如此,他既希望百姓能够预先做好心理准备,又不希望他们太过慌乱。
而最主要的目的,是试探城主府的态度。
答案是城主默许了这个谣言的传开,派出更多的人查探四周水域的水位和流经情况。
并且在规划清理河道淤积的泥沙,加固堤坝。
“再有一日,朝廷的政令就会到州府。钦差他们则最少还要五日……”
上官迟算了算时间,又望了望乌云聚集的天空,喃喃说:“明天要下雨了,但是为何今天这么冷?”
雨前不该是有些闷热的么?
萧云坐在太子府,翻着湘州关于气候和水患的卷宗,试图找到什么规律,却一无所获,心里有些烦闷地对晏怜说:“你说,秋末的洪水会是什么样的?”
晏怜想了想说:“大约会很冷。”
“但太冷的话,下的就不是雨而是雪了,雪落时会结冰,应该造不成洪水才是。”
真出现了也是雪灾。
晏怜:“翰州冬日的湖面,结冰只能维持一月,湘州只会更短。落下的雪会很快化成水。”
“雨夹雪……”萧云沉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