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2)

第143章

要说陆徽为什么会这么快就做出决定。

其一是太子的态度非常明显。

虽说不是那种礼贤下士, 或是给他们许诺各种好处,但也是希望能带着他们一起干实事,为万民谋福祉, 为万世留功业。

对他们这种等级的世家来说, 后者反而更有吸引力。

其二,则是陆徽的个人原因。

他当时从京城离开时,跟皇帝闹得非常难看。

皇帝甚至说过“你们姓陆是要反了不成”这种诛心的话,虽然后来改口道歉了,但陆徽记了十几年,一直耿耿于怀。

从太祖建国之前, 陆氏就是他萧氏的股肱之臣。

这么多年的君臣相合, 到了他这辈, 却换来一句“你们是不是要造反”。

若是带着这样的评价,终身不仕,他百年之后要如何面对陆氏的列祖列宗?

家里人一直小心翼翼地不在他面前提起此事。

连带着讨厌皇室与朝廷, 以致于险些在洪水时酿成大祸。

“不过我不急着出山,毕竟现在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发光发热的好时候。”陆徽看向陆青元,“我那不肖子当初虽说是故意输给那谢伯珩,但谢氏这位新家主,确实是不得了的人物。”

陆青元一惊:“您见过他了?”

陆徽:“自然见过, 要不是他,我怎么会让使团来安排避洪救人,又怎么会去见太子呢?”

按照他们的刻板印象。

其一是朝廷的人只会添乱。

其二是北方人不懂南方的水。

佑郡王两项皆占, 所以刚来的时候,只有董城勉强接受了他们停驻。

“我都不知道……”

“他来这里, 当然不能让别人知道。”

陆徽将鱼竿重新抛出:“有他在,谢氏就不会步我们家的后尘。只是不知, 他们是想独善其身,还是想兼济天下。”

陆青元对谢氏的动向也颇为关注:“您更偏向哪种情况?”

“如果我是他们,会选前者。”陆徽眼中藏着忧虑,“和州旱灾,湘州水灾,都是几百年未有的规格,往后怕是要越来越难了。”

恢复太子身份,在驿站送别谢圭的萧云也觉得往后怕是越来越难了。

因为她没有钱没有粮支持打仗。

谢圭早上受命的时候,问出一系列犀利的问题。

第一句是“殿下可知什么时候会起战事”,她随口回了句“你在过去的路上大约就能听到消息”。

她本来是半开玩笑地吓唬对方。

结果后面关于军备和军务的问题让她很是沉默。

这些东西也不是完全没有,她在湘州还没发生水患的时候,就提前准备了一批,还让傅朗准备了可供五千骑兵使用的战马。

但要是长期作战,这些只能算是开胃菜。

战争可以说是无底洞。

无论是对生命还是资源,都是如此。

为了维持住自己的威严形象,萧云只好假装胸有成竹地说:“和州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孤也早有准备,等你到和州了就会明白,战事不会持续太久。”

谢圭想起还在和州的三弟,点点头。

等去了和州,跟对方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再写奏折跟殿下提这些事情。

汗流浃背的太子殿下送走了谢二公子,又光速换上女装,去找谢大公子约会。

作为一个霸道的甲方,她已经将任务都派了下去。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郭品露出马脚,好让她顺理成章地对他动手。

所以她进入了相对悠闲的状态。

正好陪陪对象。

上官迟在谢攸的提醒下,连夜去给对方继续找聘礼去了。

“太子”启程去各县巡视灾后的重建进度,并分出一般的护卫,押送二皇子一干人回京。

州府忙着安排恢复民生,核查贱籍之人的事情也搞得热火朝天。

这种四散开,各自做自己事情的状态,让提心吊胆了两天的郭品放松下来。

准备去赚点钱开心开心。

郭品其人,并没有太大的志向,在他眼中权势和名望都不如实打实的金钱动人。

所以他花了近乎全部的家产,拼尽全力地讨好了皇帝,才换得湘州盐运使的位置。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极为正确。

因为他在盐运使的位置上待了三年,就赚到了家里几辈人才能攒下来的财富。

即使扣掉每年给京城那几位大佛的孝敬,剩下的也非常可观。

十年间 ,他攒下了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

但他犹觉得不够,一直在想办法赚更多的钱,涉足更多的产业。

红缘阁的事情让他感到非常遗憾。

因为他养的好几个瘦马,都是打算送给贵人的,现在被太子盯着,他只能放弃。

不过这件事也不都是坏处。

至少他有了给太子还有那位月贵妃侄女送礼的理由。

不过太子的表现还是太过凶残,在了解对方性格之前,他还是不要轻举妄动。

郭品按照自己的习惯,筛选了一下太子身边说得上名号的人。

除去那个到处乱晃的上官迟,就是这次在水灾期间名声大噪的佑郡王。

但前者已经离开州府,后者是出了名的阴阳怪气,谁谁都看不上眼,要给后者送礼,搞不好他会被当众嘲讽。

郭品在屋子里为难地踱步了一会儿,先让人将送给张蕊的赔礼加厚一成,又开始思索还没有其他的人选。

还真让他想到了。

最新小说: 巫医谷之未婚夫重生成了摄政王 嫁给少年将军 太子她又在骗人打工 咦!犯罪系统还能这么用 假千金重生后,炮灰们人设崩了 请尊重妖怪的身份 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 我在乾隆后宫躺平了[清穿] 快穿之等本宫战完这个渣 带着乾坤壶,重返饥荒年